为啥说标准化是中式快餐品牌的魔咒?-尊龙凯时ag旗舰厅官网

为啥说标准化是中式快餐品牌的魔咒?营销案例

/ 易正伟 / 2016-03-18
标准化还是中式快餐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吗?这是最近在掌柜攻略社群看到的一个讨论命题。每每看到有中式快餐品牌的字眼,我就觉得我脱离不了干系,因为我就活在其中!
餐饮界

标准化还是中式快餐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吗?这是最近在掌柜攻略社群看到的一个讨论命题。每每看到有中式快餐品牌的字眼,我就觉得我脱离不了干系,因为我就活在其中!

何为中式快餐品牌的标准化?

品牌形象标准化:统一的标识、口号、门头风格、员工制服。

顾客体验标准化:餐厅提供的环境与品牌诉求的统一。

人才复制标准化:支持公司发展的管理组及员工的培训体系。

业务流程标准化:供应物流标准化 、产品构造标准化、 选址模型标准化、 运营管理标准化、推广营销标准化、设计筹建标准化。

沟通流程标准化:公司各部门模块的沟通流程 ,尊龙凯时ag旗舰厅官网的文化等。

管理制度标准化:公司财务、人力等规范约束人的各项规矩。

……

基于个人理解,我仅罗列以上的一些现象。当然,在中国目前这个时代,你投身中式快餐领域,能把上述的标准化建立起来,并身体力行的落实到你的企业中去,实属难能可贵,仅凭这份坚持与理想,在快餐市场上想必也能执牛耳。但你想做大做强,我看还要斟酌理解。

快餐品牌历史的辉煌

1955年,雷文洛克获得麦当劳特许经营权,从而使麦当劳跨上了一条飞速发展之路,13年突破千店,23年突破五千店:

0~1000店,13年(1968年)

0~5000店,23年(1978年)

截止2014年,麦当劳60余年在全世界开出三万多家店,到现在业务稳健,一直表现优秀,市值高达900亿 美元。

考虑到中国有着全世界最多的人口,这使得许多中式快餐业的从业者开口动辄就是“十年千店”“十年万店”。

但是,事实上是怎么一个情况呢?

我们来看看几个中式快餐品牌的发展历程:

真功夫:1997年,20年600家

永和大王:1995年,19年318家

大家乐:1968年,46年380家(5个品牌)

吉野家:1992年,22年350家(中国市场)

72街 2008年, 7年60家(珠三角)

很遗憾,中式连锁快餐的发展轨迹并没像麦当劳气势恢宏,13年开店千家。

反倒是辛辛苦苦,举步维艰,大部分的家底是10年前攒下来的,2008年经济危机后,租金、原材料、人工大幅攀升,日子愈发难过,在黄金市头的商铺,到期一个清理一个,要不就是租金翻番,即使麦当劳、肯德基等都不例外。

中西方快餐品牌市场环境的差异

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区别?

一个是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(人均年gdp)

1955年 美国:$10897  中国:$601

1995年 广州:$1941  深圳:$2341

2008年 广州:$11006  深圳:$12013

人均gdp对比:2008年广州 11006元 = 1955年美国10897元。

这个对比说明什么?说明咱老百姓把品牌快餐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时代还没有到来。快餐必须是刚需,必须是高频消费才能积极健康,快速发展。而目前品牌快餐大佬都是用特色餐厅的资源和投入来运作快餐:

为了标准化运作,建立中央厨房,统一出品,一个中央厨房投入数百万起。

为了品牌识别,不惜重金做品牌策划,平面空间设计,一个案值可以论数百万。

为了建立管理系统,引进所谓专业工具,在500强企业挖人才,年薪动不动可以百万计。

为了建立品牌根据地,抢占市场制高点铺位,拿铺成本分分钟(按300方)每月数十万的租金。

为了提升团队战斗力,薪资激励不说,每年的培训成本也是算到你哭不停的。

而所有这些,都需要你一碗一碗米饭卖出的利润来支撑,你的人均定价大都没超过30元,你的利润率根本就是个位数,可是大多数消费者还会骂你贵,因为个体户可以只卖15元甚至更低,因为快餐需求金字塔底端的大多数人受限收入低,还不能高频消费你的品牌,你最核心的品牌竞争优势最后很容易输给低价格的街边小店。因为他的全部就是一两个人,你的为标准化投入的成本在他看来,那叫傻!是不是很无语!

另外一个因素就是饮食文化差异

南米北面,东甜西咸……,中国饮食地大物博,饮食文化源远流长,丰富多彩,且差异巨大。

一套产品走江湖,所到之处都是痛。

最怕10年如一日的坚持标准产品线,最后给自己下了个套,越锁越紧。

这与麦当劳在美国的发展完全不一样。哥伦布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,到达美洲大陆,从而掀起了一股欧洲移民潮,整体美洲的饮食就是建立在欧洲饮食文化的基础上,那就是汉堡、牛扒和披萨,美洲的饮食文化高度统一,这使得麦当劳可以在美国开出上万家分店。

而中式快餐代表了每个地方最为纯粹的区域饮食文化,是最接地气,最有大众饮食根基的那部分需求。

其本质的特点是廉价、方便、品种丰富,合口味,有着强烈的地域性特点。

中式快餐要跨地域发展,真正的敌人就是那些本土风味的街边店。

因为你无法抗衡几百年上千年沉淀的消费习惯。比如说早餐,广东肠粉粥、武汉吃热干面、上海豆浆油条……经济实惠,各有各滋味。

而特色餐厅就不一样,如果快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,而特色餐厅就是一种体验式消费,就像广东的汤馆开到上海、山西的面馆开到广州、香港的茶餐厅开到北京、美国的汉堡开到中国……,通过体验来丰富生活,特色餐厅跨地域发展更容易获得青睐,物以稀为贵,野花比家花更受宠!

中式快餐品牌的窘境

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: 

中式快餐品牌生存在本土典型快餐和特色餐厅的夹缝地带。

向上,比不过特色餐厅,他与酒楼餐馆比,特色不够,情怀不够。

向下,干不过本地快餐,与本土典型快餐比,平价,品种,口味等又不够。

所以,我认为基于做大做强的思路,你想学西方的快餐理念,靠标准化运作这条路行走中国的餐饮江湖,或许是一个温柔的陷阱。

标准化在中式快餐品牌的展望

今天的餐饮品牌无一例外的面临着高食材、高人工、高房租,高流失率的挑战。我并没有否定企业运作的标准化,我否定的是为标准化而标准化的僵化思维。

不要膜拜西式快餐品牌,未来的中国,他们已经开始势弱,崛起的是中式快餐和特色餐饮的民族品牌。

战略上因地制宜,战术上执行标准化。标准化只是工具,是提升效率,方便复制,降低成本的工具。

标准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,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,针对餐饮行业,顾客更多的是追求产品的本真,追求生活的情怀,追求美食的乐趣,我们一定要把握一个所谓标准化的度。

适度标准化!

72街的适度标准化转型

面对残酷的竞争市场,72街摸爬滚打了7年的时间,用标准化的思维走下去,我们发现今天的消费者已经越来越不青睐我们。过去15年崛起的中式快餐品牌,因为恪守西式快餐的标准化路径,我也看到了路途的艰辛。表现为:

产品单一;口味单调;饭堂环境;价格不亲民;机械化制造;员工无激情;市场不欢迎。

这严重背离了这个移动互联网,信息相对称的时代!中产阶级的崛起引领着消费的主流意识,消费意识觉醒后,他们讲产品,讲体验,讲情怀,他们没有耐心,他们更相信自己的判断。这种需求倒逼着餐饮行业的转型,包括中式快餐的适度标准化。

适度标准化的建议领域:

1、产品线重建

2、定价策略

3、筹建设计

4、薪酬体系

5、供应链建设

6、售卖模式

关于72街的适度标准化转型,我用两个例子来简单描述一下:

一、传统手艺适度改造——现炸油条

油条,作为街头小吃的代表,其实制作工艺并不简单。如果按标准化的思维,一定是在中央厨房把面和好,发好,把油条预制好,再回到餐厅翻炸销售。而我们固有的认知觉得炸油条是个技术活,员工伙伴不可能学会。事实上经过中央厨房出品的油条,也没有人会喜欢,更多的人愿意在街边看人现炸现买。我们太低估了伙伴们,你交个学炸油条的任务给他,他居然可以自发天天4点起床,天天去给油条摊的摊主义务帮忙,求知的欲望及真诚的举动可以感动摊主,摊主终于教会他炸油条的各种技巧。回到店里,再和我们产品研发的面点师一起切磋,不停总结归纳,形成我们自己可操作的现炸岗位标准,同时通过我们的培训体系在员工中推广,于是现炸油条诞生了。后来还不光会炸油条,还会炸番薯球,南瓜饼等。老百姓需要喜闻乐见的街头小吃。

有个有意思的现象,传统厨师们可以做出一道好菜,但他们不擅长用书面的形式形成岗位标准。而适度标准化的岗位流程梳理却是我们小伙伴们的强项,仅管这个标准不是100%的可衡量,但又何妨?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伙伴们的生活常识。

二、拒绝冻肉——每天去街市买猪杂

广东人喜欢喝生滚粥,尤其喜爱喝猪杂粥。按照标准化思维的做法,一定又是通过采购部门向肉类制品企业大量订购冻品猪杂,然后回中央厨房解冻,生产,包装,速冻,再到门店拆装,解冻,调味,生产,销售的流程走。这样的产品既不新鲜,也没口感。事实上我们发现我们大部分的餐厅附近都会有街市,这些街市的猪杂一定能满足我们单店的用量需求,为什么不放开思维,建立良性的制度,让他们自己去街市采购呢?据说那里的猪杂来自每天凌晨3点宰杀的猪,又新鲜,又放心。于是我们又这样做了,猪杂粥鲜嫩可口。然后,顾客会用行动支持你好的转变。

这就是新的 72街模式,为顾客改变思维,真正找准顾客的痛点,不要卖我们能做的,要卖顾客需要的。下图是我们的管理组教授员工现炒牛魔王蛋炒饭。

传统意义上对中式快餐标准化的理解无外乎是无厨师、无菜刀、无明火、无积水,现在我们除了无积水,其他都破戒了。在标准化专家的眼里我们简直是大逆不道,这是要回归传统的节奏!但是,如果你不想明天痛苦,就不要嫌今天的麻烦。

总结

任何改变也好,转型也好,都会让人不舒服,当标准化越来越成为阻碍中式快餐品牌向前纵深发展的魔咒时,我们更应该静心思考和总结,多去想想我们的顾客,多去想想他们的需求,他们到底是我们的衣食父母。不变就是死路。

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,标准化是追求效率的产物,本身就是对食物的一种不敬,唯有适度标准化,或许还能还原几分食材新鲜健康的本真,或许还能抓住顾客的舌头。毕竟,任何餐饮企业,终究还是卖食物的!

本文来源掌柜攻略,由餐饮界www.canyinj.com整编报道,转载请注明来源!


免责声明:1.餐饮界遵循行业规范,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餐饮界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来源:餐饮界www.canyinj.com"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餐饮界或将追究责任;3.投稿请加小编微信toutiaoxiansheng或qq1499596415。4.餐饮界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,仅供用户免费查阅,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、即时性和有效性,若网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、延误、不准确、错误和遗漏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处理,我们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
扫码关注餐饮界微信号


网站地图